我豈能不愛惜      2006.03.05  

  今早要從約拿書思想一個主題:我豈能不愛惜?這是出於約拿書最後一章的最後一節。「愛惜」,英文聖經譯作care , concern , compassion,也就是:我豈能不關懷呢?我豈能不照顧呢? 神關懷、 神愛惜、 神照顧。約拿書充分顯出 神愛每一個人。
  約拿書寫作的年代,約在主前750-800年,是卷非常有趣的書,約拿是個很剛烈的先知,大部分的聖經學者都認為是他的自傳或自述, 神救恩的手、憐憫的心在這位先知身上彰顯出來, 神豈能不愛惜這位先知呢?
  第一二章記述這位掌權的上帝,要先知約拿去向敵國亞述的首都尼尼微人傳救恩的福音﹔基於民族的感情,約拿不肯去,逃到他施(在現今的西班牙), 神就興起大風大浪,讓約拿經歷這位上帝。一二章讓我們看見天地有情,上帝掌管風和海,萬物和一切。
  2: 10「耶和華吩咐魚,魚就把約拿吐在旱地上。」第三章開始先知約拿知道並經歷「救恩是出於耶和華」,於是他順服了,前往尼尼微大城去。約拿先知是希伯來人,他能向亞述的尼尼微人傳講悔改的信息,可見他會講亞述文。約拿書是舊約中唯一向異文化並且是敵國宣講福音的一卷書。
  尼尼微是個大城,要三天才能走完,約拿才走了一天,宣告再等40天,尼尼微城就必傾覆,竟然全城的人都悔改,從年紀最大的到最小的,從最下的平民到最上的國王,都信服 神、宣告禁食、穿上麻衣。
  在信仰中,只有悔改才能帶來更新,「悔」,人人都會,但「改」,需要上帝的恩典。知錯就是「悔」,尼尼微王聽了這個信息,就下寶座,讓上帝居寶座﹔脫下朝服,脫下舊日的惡行為﹔穿上悔改的麻衣,甚至坐在灰中。
  在正常情況之下,上帝是要我們「穿上朝服」的,但若沒有「穿上麻布」的經歷,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悔改。
  人作孽,連牲畜也遭殃,王下令人不可吃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不可喝水,人和牲畜都要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 神,個人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
  只要是不合 神心意,不行公義,不好憐憫,都是惡道﹔歷史告訴我們,亞述是個非常強暴的民族,對敵人、對自己國的人,都極其強暴,並且以強暴自誇。
  如此行,或許 神會轉念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
  結果: 神真的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3: 10)
  「悔改」會帶來改變,若悔改行正道,放下手中的強暴, 神會改變一個民族、一個文化、甚至整個社會。當尼尼微人聽到這個信息,約拿只有傳講一天,其他二天都是尼尼微人自己去傳講的,從最大的到最小的,都悔改,所以父母若先悔改,子女就容易悔改。
  約拿是個很有個性的先知,他的工作如此大有果效,才傳講一天,全城大小都悔改,他竟然大大不悅,且甚發怒。因為亞述人是欺壓猶太人的敵人,尼尼微全城得救,敵人全都得救,約拿覺得自己無法向同胞交代,臉無處可放,甚至會被認作「猶奸」。因此他禱告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禍。」(4: 1-2)當 神的慈愛臨到尼尼微城時,約拿不但不高興,反而發脾氣,可見向敵人傳福音很難,因為人有民族的感情。因此約拿急速逃到他施去,「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生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4: 3)
  耶和華對他說:「你這樣發怒合理嗎?」約拿在城外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下,要看那座棚究竟如何。可見約拿真是個有個性的人,他很真實的面對自己,面對 神。
  神安排一棵篦麻樹,影兒遮蓋他的頭,約拿因著這棵篦麻樹大大歡喜。 神又安排一條蟲子,咬這棵篦麻樹,以致枯死。 神安排炙熱的東風,日頭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
  約拿的反應是: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我發怒以致於死,都合乎理(4: 9)神透過一隻小小的蟲,讓約拿整個個性完全暴露出來。
  當約拿發脾氣時, 神對他說:「你因著這棵篦麻樹發怒合理嗎?」他說:「我發怒以致於死,都合乎理。」耶和華說:「這篦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中,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尼尼微城有許多孩子,還有老人、少年人,以及困苦流離的, 神豈不愛惜呢?這大城中有許多內心有難處,經濟有壓力,生活有困難的, 神豈能不愛惜呢?尼尼微城上自國王高官大臣,下至窮人, 神說:我愛惜啊!
  親愛的弟兄姊妹! 神豈不愛惜你呢?你的難處,祂全知道,你的人生、前途,祂豈不關注關懷?求 神讓你我的生命像約拿一樣有改變!
我豈能不愛惜    經文:約拿書3: 1-10/ 4:1-11    劉智欽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基督教浸信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