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天國很難嗎?     2009-11-8

今天我們思想的這段經文,是篇相當熟悉的故事,這一個人向耶穌所提問的問題,其實也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進天國,進天國很難嗎?從這個聖經故事中,我們一起來思想這上帝所要給我們的話語。

壹、要進永生,當守誡命
甲、良善與行善
      在其他福音書記載說:「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甚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可 10:17)對於這樣的情景,馬太福音說到這名少年人個遵守律法的人;路加福音記載這少年人是個官長(路18:18)。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這少年官長,是遵行律法的人,但卻對律法沒有什麼信心,於是跑來求問行路的耶穌,求問心中的問題與煩惱。這少年官長問耶穌說:「…夫子、〔有古卷作良善的夫子〕我該作甚麼善事、纔能得永生。」(太 19:16)少年官長希望能在行善的目標上達到進永生的標準,但是這並非上帝的真正原意,上帝是希望以色列人能藉著條例謹慎自守,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藉此更能明白體貼上帝的心意,以上帝的憐憫心腸來待人處事。保羅自己從前是法利賽人,他清楚這部分的問題在哪裡,所以他說:「既是這樣、那裏能誇口呢.沒有可誇的了。用何法沒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麼.不是、乃用信主之法。」(羅 3:27)所以「…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羅 3:28)

乙、只有一位善:
      當然,這少年官長的問題聽在耶穌的耳中,明白這少年官長想要的真正答案是什麼,「 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可 10:18)少年官長以律法為基礎提出他的問題,而耶穌卻是以上帝恩典為出發點反問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其實是在提示他只有上帝是良善的,只有上帝才有全備的良善。   
聖經上說:「…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 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 3:20)律法的功能是要我們知道罪是什麼,好讓我們不在罪中與神的愛隔絕。這名少年官長詢問有關永生的問題,卻沒有辦法先跳脫自己的既有觀念,就是救恩來自於遵行律法的錯誤觀念思考,以致於他不清楚耶穌回答他的問題有著什麼意義。

丙、守誡命、進永生
      這時候耶穌明白的告訴這名少年官長說:「…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太 19:17)其實我們要知道誡命與律法是有些不同的,雖然這兩樣都是上帝藉著摩西頒佈的,但是這兩項有著它不同的意義。
      律法-可以說相當於他們的法律、條例、典章。他們一切生活行為上的規範通稱為律法,這一切規範都是以色列人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問題。律法既是屬於以色列人的法律,我們知道,律法的出發點是在於使人知道什麼是罪,一切觸犯了律法的就是犯了罪,他們只能以這些標準來生活度日,所以律法並不是以「信」為出發點。難怪聖經上說:「律法原不本乎信、只說、『行這些事的、就必因此活著。』」(加 3:12)
      誡命-就是上帝的命令,在舊約裡的誡命雖然不能對基督徒構成直接的束縛。然而謹守誡命仍然是必須要的,因為主耶穌教導門徒時說過,一切誡命都可以歸納到「愛」這個原則,一個是「愛神」,另一個是「愛人」,所以真正的命令就這兩樣,而這兩樣卻都與我們的心有關,因為「愛」是發自於甘心樂意,「愛」是出於人自我內心的主動。如果以恩典論,一個守上帝誡命的人,他必定是愛上帝的,所以聖經上說:「遵守 神命令的、就住在 神裏面. 神也住在他裏面。我們知道 神住在我們裏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聖靈。」(約一 3:24)因此,律法與誡命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型態,一個是出於甘心樂意,另一個是出於刑罰的懼怕。

貳、進入永生的條件
當這少年官長求問耶穌的時候,是帶著一棵害怕將來滅亡的心態來,主耶穌告訴他當遵守誡命才能進入永生。耶穌告訴他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太19:18~19)

甲、當守的誡命
    在十誡裡面,第一~四條誡命是關於與神的關係部分,第五~十條誡命則是對人的關係部分。這六條誡命當中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都可以歸納到「愛人如己」上面,其實早在曠野時期,上帝已經告訴以色列人「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利 19:18)
    這「愛人如己」是要愛什麼樣的人呢?其實就是我們周遭的人,上帝要我們愛他們如同愛自己,因為上帝告訴我們愛人不是只在行為上,就連言語、心裡都要存著愛人的心。雖然愛人如己不容易,我們不盡然可以做到完美,而且每個人的思考角度也有所不同。但是我們仍然要盡自己的努力去作,即使別人不見得能夠認同,不過我們仍然要為主的緣故來保持和睦,因為他要我們愛人如己。

乙、要作完全人
    經上說:「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甚麼呢。」(太19:20)他既然是個守律法的人,他也一定是個遵行律法而行的人,對於律法的規範他是無可指責的。但是他在行善的作為上面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就是愛人如己。
    箴言四章23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我們要知道,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都必須要由心發出,如果世界上一切所行的事少了「真心」,不論我們所做的事有多偉大,都與我們無益,難怪保羅提醒我們說:「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林前 13:3)
雖然他該遵守的也都已經遵守了,可是在心裡卻很清楚這樣做是不夠的。這少年官的內心,並不滿足於這律法上面所給他的答案,也因此他會來尋求耶穌給他內心一個真正對永生的答覆,所以這個問題「我還缺少什麼?」才是他心裡面真正的疑惑。

丙、財主的難題
    人都想要尋找永生,但是他們以為永生是一種東西、一種境界,卻不知道永生(永遠的生命)乃是主耶穌自己。所以要得著永生,就必須要得著上帝的兒子主耶穌基督。因此主耶穌告訴這一名少年官長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太 19:21)我相信耶穌要他變賣家產只有一個重點,就是要這一名少年官長卸下他的包袱,去感受將重擔交給耶穌的那種輕省。但是「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太 19:22)這一名少年官長放不下他的產業,使得他追求永生的路上受到攔阻。

參、進天國這麼難嗎?
誡命上面,這一名少年官絆跌在屬於他的產業上面,因為他不能放下他的產業專心跟隨主。

甲、需空的倚靠:財富
    馬太福音十九章23節:「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為什麼這麼難?是因為他們想跟隨耶穌卻又不想放棄錢財,當上帝要他們放下的時候,他們不願意,就好像這一名少年官長,他憂憂愁愁的離開是因為他還不能放下他的產業,這產業成為了他的重擔而無法跟隨耶穌。
    所以耶穌告訴門徒說:「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鍼的眼、比財主進 神的國還容易呢。」(太 19:24)這鍼的眼常被解釋作城門邊的小門,這是提供給人進出的小門,一般城門都是在白天的時候打開,一旦過了時間城門關閉,要通行就必須要從這小門過去。這種小門通常都不大。如果要進城就必須要把駱駝背負的貨物先卸下才有辦法進城。要進上帝的國,必須要擺脫規條的束縛,因為例行公事不能讓我們明白神的愛,不能體會神的心腸。

乙、有誰能得救?
    門徒很稀奇耶穌所說的話,這是他們所不知道、不能明白的範圍。但是門徒可能還不是很瞭解耶穌所說的話,因為耶穌對他們所說的是進天國的問題,可是門徒向耶穌所問的問題,卻是有關於得救的問題。主耶穌告訴我們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 5:3)要得救其實是很容易的,「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羅 10:10)但是天國惟有真正虛心(靈裏貧窮)的人,就是那些能夠脫離慾望,脫離那些只想為自己獲得利益的人才能進去。

丙、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主耶穌看著這些心裡充滿疑惑又思想單純的門徒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 神凡事都能。」(太 19:26)我們人是無法憑著自己的行為而進入天國的,不論用什麼方法都沒有用。一個人不論有多少財富,依照人的本性總會想要多一點,我們越去追求,越被這心中的遺憾給牢牢抓住,而漸漸地失去了最初的平靜。所以與其說要改變人心,不如讓他回歸到他最初的平靜安穩裡面。
    有個故事說,在一個小鎮上有個非常窮困的18 歲女孩,從小跟母親相依為命。她嚴重的自卑成為她生命裡的缺憾。但是在那年的耶誕節,媽媽破天荒給了她20 美元作為報酬,用來買給自己一個聖誕禮物。因為自卑所以一路躲著人群來到了一間商店,然而視線被櫃檯上,擺著一批特別且有花朵樣式的髮飾給吸引。店員叫了發呆的她,隨後店員挑了一個淡綠色的髮飾帶上,當店員拿起鏡子讓她看的時候,她驚驚訝地說不出口,她覺得這個髮飾改變了她整個人的容顏,突然之間她變得像天使一般容光煥發。於是她飄飄欲仙地掏出錢轉身往外跑,結果撞到剛推門進來的老紳士身上,她隱約聽到那老人叫她,但是他仍飄飄然地,不知不覺就跑在小鎮的大路上,當她正見著眾人迎面露出那驚訝的目光時,碰到了她暗自喜歡的男孩,那男孩也很驚訝她的改變,叫住她說:「我有沒有榮幸請你做我今天晚上聖誕舞會的舞伴」。這個女孩子簡直心花怒放,她想了想說索性就奢侈一回,就抓著手裡所剩的錢又回到那間商店。她一進門,就看到那個老紳士微笑著站在那裡,等待這女孩回來取回他掉落的髮飾。這一個髮飾真的有這麼神奇嗎?這女孩生命中的遺憾,真的只是被一個髮飾給改變了嗎?這女孩生命中的遺憾,是不自覺地被她的自信心給驅除。而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生命中可以改變我們的髮飾在哪裡?只有耶穌基督才能改變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生命有容光,活出那馨香容美的氣息。

結    論
      進天國很難嗎?其實不難,只要我們真正看清什麼才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就能明白。真的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知道錢財的短暫,知道「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 4:18)不要為了所能見的捨棄了真正永恆的生命、屬天的樂園—天國。


經文:馬太福音十九章16-26節     黃遵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基督教浸信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