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結局     2012-7-22

(影音檔編輯中)

一、好結局的先決條件 v.v.13-14
英國作家約翰海伍德說:「有好的開端,才有好的結局!」中國也有一句古語:「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1、好的分辨
首先耶穌說有兩個門、兩條路,什麼叫「寬」,什麼叫「窄」,什麼叫「大」什麼叫「小」,這種認知非常必要,比如:有人認為大就是好,寬就是舒服,開車的人總喜歡走大馬路,房子的門總要寬大才有氣派,歷代以來有許多的學說、教理,像大馬路、像寬的門,似乎很有道理,甚至瘋迷許多人(電視的葉教授),但那必竟不是引向永生,因此大並不一定好,寬並不一定舒服;人多的地方不見得好。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這是耶穌的認知,耶穌的意思,凡只要求人外面的道德,那就是寬的門,大的路。就好像信仰只是積積公德、行行好,是不夠的,天國是要努力才能進去。山上的教訓是充滿了實行方面的,沒有進馬太五至七章的窄門,就不能走這段小路。聖經「小」這個字有壓迫、遭難的意思,耶穌說的山上寶訓是必須要在受限制、有壓迫感之下,才實行出來,基督徒不是隨隨便便過日子。你覺得「窄」和「小」很重要,分辨出「寬、大」是不好,一開始分辨對了就成功一半。

2、對的抉擇

當你走到十字路口,你分辨好你的方向之後,接下來是選擇走那一條路,耶穌說: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認清窄門,之後要進入窄門,路加十三24特別提到要努力進窄門:「努力」希臘原文意思為「競賽時堅持奮鬥,掙扎到底」;另一含意是「痛苦的」「傷痛」~汗流滿面,甚至喘不過氣,好像比賽時想得「第一」那麼不容易。因為只有一個「第一」。“窄門”是耶穌用的形容詞,並非真有個門,而是表示進上帝國不容易,必須付出奮戰代價。你可以選擇,你有選擇的自由,你可以選擇輕輕鬆鬆,不用努力,不用付出奮戰代價,只不過最後必須承擔後果~「寬、大」是引向滅亡。登山寶訓最後一段提到基督徒生活中的唯一選擇,就是努力進窄門。

二、好結局得來不易v.v.15-23
有了好的開始,對的抉擇之後接下來的過程可不容易。耶穌用憑著果子來認出真假先知。以及惟獨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1、必須結好果實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裏來,外面披著羊皮,裏面卻是殘暴的狼。」主在這裡不是要防備異端。祂是警戒我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是狼,卻披著羊皮。根據摩根馬太註釋,這段寫的蠻嚴厲的,他說:要我們提防那帶著正統面具但沒有正統生命的人。不是要我們防備那些在講解真理上,和我們不全相同的人,而是要我們防備披著羊皮的狼,就是那講正統,卻活在虛假生命中的人。主在這裡所著重的,不是假教訓,乃是假先知。假先知的教訓可能完全準確,他的講道可能絕對正統,但他為人卻虛妄。這樣的人會將人帶離真理。他們熟悉聖經,講起真理來也無懈可擊,但他們的心卻與真理的目標相違背。這不是在知識上的離經背道,他們在嘴唇上高喊真理,在靈裡卻全然背棄 ; 他們在外表上純然披著羊皮,但他們的力量和對人的影響卻如同狼一樣。
我們如何認出這些人呢 ? 這種邪惡無法交由一個委員會,或召開一次大會,或舉行宗教諮詢會議來判決。我們無法從憑一個人所講的道,斷定這人的生命是純正或虛妄。惟一的方法是看他們的果子。因此我們需要等待「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12: 33-35)也說「你們或以為樹好,果子也好,樹壞,果子也壞,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荊棘裏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裏豈能摘出無花果呢?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唯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可見果子是內在生命的流露,〈路六20-49四福四禍是馬太登山寶訓的濃縮 版〉,聖經用結果子表示我們的行為和言語,非常恰當。(加五22-23)提到「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津法禁止。」。弟兄姐妹從「聖靈」流露出的生命是……‧最後主說: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弟兄姐妹這句話可不是開玩笑的。若不結好果子總有一天等到你。

2、必須行出真理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很清楚地告訴門徒們,能進天國的人就是那些真實去實行天父旨意的人。這不只是對今天的基督徒說的,也是對所有的基督教會說的話。常常看到有很多基督徒喜歡看那些神蹟異能的佈道會,或是神醫的培靈會,這些都很好。但是,這些並不是基督教信仰的本質,基督教信仰的本質不是建立在這種神蹟異能的基礎上。
那些原本不在乎天父旨意的人,「當那日」指最後審判時,因耶穌並不認識他們,以至他們趕快拉關係,強調認識耶穌,曾和耶穌一起吃飯,也聽過耶穌的教訓,(以現代來說:耶穌我和你照過像,握過手)這些人爭著對主說:「我們曾奉你的名傳道,也曾奉你的名趕許多鬼,行許多異能!」但是耶穌基督的回答卻是不認識這些人。這是多麼諷刺啊!不是嗎?如果我們的信仰是停留在這種只看神蹟異能的階段,那是很脆弱的。我們的信仰應該是確實去瞭解上帝的話語的意義是甚麼,然後確確實實地去遵行,這樣才是正確的。

三、如何有好的結局 v.v.24-27
從第十三節開始,就是整個登山寶訓的結語;因為第十三至十四節、第十五至二十節、第廿一至廿三節,以及這一段都帶有將來審判的意思,是在討論結果如何:耶穌用兩種根基,來分別出是不是堅強,堅強者才能站立,不論外面的壓力或是打擊有多大,他都可以不為所動。而這種堅強站立的條件是建立在「聽我(耶穌基督)這些話而實行的」基礎上。這裡的「聽我這些話」是指著山上寶訓說的。聽主話者是─

1、 聰明又下功夫

這裏的聰明人和無知的人區別在哪裡呢?首先,區別並不在於他們的房子所承受的壓力有什麼不同。也就是說,房子都要經歷同樣的考驗,如風吹、雨淋、水沖。基督教從來就沒有說過走天路是沒有風浪的。相反,聖經中還特別地警告我們其中的艱難。使徒行傳第十四章第22節說: 「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
在巴勒斯坦地方是個盛產石塊的地區;這些石塊上面通常都會覆蓋著厚厚的一層沙土。因此,人若要蓋房子而貪圖省力的話,很容易將地基淺淺挖掘就蓋了起來。耶穌基督用當時的人蓋房子作成結論,強調聰明人如何使自己居住在一個不必憂慮風吹、雨打、水沖的房子,因他將房子的地基打入堅硬的盤石裡,確實是要一絲不苟的錘釘下去,不是随隨便便釘兩三下,而是要下功夫的。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現代最著名的佈道家葛理翰在倫敦對六百名左右的牧師演講時說,如果他的事奉能夠重新做起,他會有兩個改變。聽眾聽了都嚇一跳。他到底是甚麼意思 ? 他繼續說,首先,他要比現在多作三倍的研究。他要更少接受邀請證道。他說 : 「我講道太多,而研究太少。」第二個改變是,他要花更多的時間禱告。後來有人對他所說的話表示感謝,第二天葛理翰博士寫信給他說 :「我記得邦豪士博士 (Dr.Ebnald Grey Barnhouse, 屬費城第十長老教會 ) 曾說過 :如果我只有三年的時間服事主,我會花兩年的時間作研究和預備。」
另外、一位年輕的美國牧師,他的情況相反,他不是懶惰,而是自誇。他經常公開誇耀說,他預備主日講道所需要的時間,只是由教堂隔壁的牧師宅走到教堂的那幾分鐘而已。你猜他的長老們做了甚麼事 : 他們在離教堂五哩以外的地方給他買了一間新的牧師宅。

2、依靠堅固根基

聖經在很多地方都用建造房子來比喻信徒生命的建造。比如,猶大書第20節說:「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 使徒保羅也多次這樣比喻。「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
人若依靠上帝的帶領,就好像建房子在磐石上一般,不怕遇到任何困難或災難。沙土與磐石是完全相反的質料。在巴勒斯坦地方,聚集沙土多的地方,就是河川、山谷,夏天河床乾涸,不下功夫的人就在沙土上蓋房子,而這種地方也是雨季時最容易匯集雨水成河。就像台灣的河川地帶,想在這種地方蓋房子?不可能吧!耶穌基督用這樣的景象作比喻,對聽的人來說是再明顯不過了,因為他們的經驗裡,沒有人會將房子蓋在沙土上。這樣我們可以理出一個清楚的結論來:一個人若是將自己的生命建立在上帝的話語教訓之中,他就好像房子蓋在堅硬的磐石上,不會動搖,會堅強地站立。
一八四二年蘇格蘭丹地聖彼得教堂的牧師馬克謙(Robert Murray McCheyne)為當時他所服事的的會友編輯「讀經日曆」。他設計每年讀完整本聖經,舊約一遍,新約兩遍。馬克謙的日課表排定每天讀四章聖經。他的用意是每天個人靈修 ( 早晚 ) 時讀兩章,另兩章於家庭禱告早、晚時讀。馬克謙的設計很特別,他用的是分配經文的方法。不是從一月一日開始讀創世記 一 ~ 四章,一月二日讀創世記五 ~ 八章,一月三日讀九 ~ 十二 章,而是在元旦那天開始讀聖經的「四個偉大的開始」,就是從創世記第一章 ( 天地萬物的誕生 ),以斯拉記第一章 ( 國家的再生 ),馬太福音第一章 ( 基督的誕生 ) 和使徒行傳第一章( 基督教會的誕生 )。這樣循著神顯明其目的的平行路線前進。某一天我們或許讀到以色列的族長、以斯帖的事蹟、耶穌的事工及保羅的行程 ; 另一天或許看見君主政治的興衰,聆聽先知的信息,研究約翰對耶穌的描寫,並看見啟示錄所揭露的未來。這樣綜覽聖經不斷變換的風景,實在精彩,其中一再出現的基本主題會帶給我們許多的幫助。弟兄姐妹你也可以用這方法讀經。
有人說每天喝瓶養樂多,身體健康,我來歸納出「養樂多理論」:「養」成讀經習慣;「樂」於事奉;「多」多禱告。如此持之以恆,靈命健壯,就不怕風不怕雨。弟兄姊妹以後我們見面要互相問一下「你有喝養樂多嗎?」

結 論:
好的結局─
一、必須付出艱苦的代價(努力進窄門)。
二、實踐主的話 (惟獨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三、確實用上帝的話來建立我們個人及教會的根基。
基督徒信仰的根基應建立在基督磐石上,才能走永生的窄路,生活有見證才能領人歸主,終末的審判;才經得起考驗。
人總是希望有好的結局,一般在追悼會時往往故人閱歷講的特別好…
例:孩子看看棺木裡躺著是不是你爸爸。
弟兄姊妹,在終末結局時,你想,主認得你嗎?


經文:太七:13-29  林雅華傳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基督教浸信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