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審判        2012-10-28

(影音檔編輯中)

引言: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十個童女的比喻、分銀子的比喻、山羊綿羊的比喻。在馬太福音5:7章講論:(登山寶訓)進神國的──得福;23-25章講論:(末日審判)神國降臨──有禍,在5-7章寶訓結尾耶穌用兩條門路、兩種果樹及兩種根基來作結論,太七:21以「惟獨遵行天父旨意」並24節「聽見主話去行的」作寶訓的結論。23-25章講論神國降臨,也以三個以喻來作結束,其中有異曲同工之處;十個童女的比喻中主對五位沒有預備油的說“我不認識妳們",七:23主對不遵行天父旨意,只是奉主名傳道、趕鬼、行異能的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七:19「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二五:30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七:24聽見主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的人把房子….「行主的道,是耶穌要求信祂的人必須履行的。二五:31-46山羊綿羊的比喻,警告那些不善待小弟兄、不把愛實行出來的人,他們將無法免除末日的審判。
從這些經文相較之下作者馬太對耶穌講到有關末世審判這件事是一二再的強調相同的信息,雖然三個比喻內容沒有提到“審判”這個字,但在25:32、33節「…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耶穌說這個例子,作者馬太知道當時讀者猶太人是明白的,因為舊約以西結34:17「…我必在羊與羊中間,公綿羊與公山羊中間,施行判斷。」“判斷”希伯來文shaphat有審判、審判官、判斷、士師之意。從二四章耶穌提到耶城將來的光景,門徒問耶穌: 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於是耶穌展開和登山寶訓一樣著名的「橄欖山上的末世論」。二十五章是耶穌出來傳道的最後信息,講完信息後馬太二十六章就進入耶穌面向受死的路。你可以想像坐在橄欖山上耶穌談末世審判時的心情,你們哪!你們哪!我早先告訴你們的寶訓還記得嗎?現在把這最重要的,如何面對“那日”世界的末了,講一個比喻怕你們不懂,再講一個;還是不懂?最後這招記住了沒?今天從馬太二十五章歸納三個比喻的結果:

壹、誰被審判
來九27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從這三個比喻中耶穌如何稱這些被判決的人。
1、無知者   v.1-13
「愚拙」希臘文有:愚拙、無知的、魔利的意思。“無知”簡單來說是:本來你就應該知道的你為什麼不知道?本來你就該知道作伴娘要晚上等到新郎和他朋友去歡慶完回來,才可以進門,而要等多久,時間是不可以預估的,難到你不知道嗎?真是無知!你手上的燈如果油不夠會滅的,難到你不知道嗎?…本來你就應該知道如果你不好好讀經,靈命會退步,難到你不知道嗎?無知!本來你就應該知道如果你想老婆以外的女人會完蛋的!難到你不知道嗎?無知!…本來你就應該知道如果你沒有遵行天父的旨意,卻在趕鬼、醫病、行神蹟,主會說你這作惡的人我不認識你,難到你不知道嗎?無知!本來你就應該知道,若不藉著耶穌,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若不認罪,稱耶穌為主…這些難到你不知道嗎?…當你無知,主也不知你是誰,主不認識你,門關起來,機會沒了時,你就被隔離了。無知者會被審判,這個你知道了吧!

2、無用者    v.14-30

才幹的比喻:他連得 Talent 才能、天賦
在巴勒斯坦一個他連得並不是 一枚錢幣,而是一種重量;因此一他連得的價值顯然是根據這個錢幣是銅,金或銀的而定;最普通的質料就是銀子。一個他連得銀子的價值約為二百四十英磅。
 v.30無用的僕人;和合本譯:無用的。欽定本譯:unprofitable無效的、無利益的。台語在形容人沒志氣、膽小時會說:你哦!真無效!給甲先生五千銀子,他賺回五千,給乙先生兩千銀子,人家也賺回兩千,你卻沒賺錢連利息也沒有,只會把銀子埋在地裡。猶太人有個規矩錢放身上,或放家裡丟了,你就要賠,如果埋在地裡丟了,可以不用賠,這個人沒有責任,他想反正埋在地裡,萬一丟了我也不用賠,所以主人才會罵他: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如果你整天坐在電視前面,不練習彈琴,然後推說你沒辦法司琴,你把銀子埋在電視裡。你忙應酬,唱卡拉OK,然後推說沒辦法一起去探訪,你把銀子埋在應酬裡。你不好好研讀聖經,然後推說你不會帶小組。…埋在地裡的結果…一般藥放久過了有效期,就得丟掉,我們若不忠於主所托負的使命,就成無用(台:無效)的僕人。無用者會被審判。

3、無感覺者   v31-46

太二五37-39(讀經文)義人的回答與44節那些惡人的回答比較:「他們…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與37-39相同)」我們便很清楚地看出,這裡有兩種的「不自覺」。那些義人雖然曾用愛心接待了他們的弟兄,卻完全不覺得他們這樣作算得上是愛主;甚至當主稱讚他們的時候,還不知道主為甚麼這樣稱讚他們。這表示他們並沒有對自己所表現的愛心念念不忘,也沒有想到他們善待了弟兄之後,理當從主那裡得著甚麼報償。他們的愛心好像很自然,在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來。這就是耶穌說的(太六3):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他們不但沒有故意去讓人知道自己的善行,甚至自己也不把它們存記在心裡。
  惡人和這些義人剛好相反,他們怎麼對待人竟然自己不知道;甚至主責備他們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受責備的原因。按這一段聖經的記載,這些被判丟到火裡去的人,不是因為行了惡,乃是因為沒有及時行善。雅四17說「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所以,不只是行惡才會下地獄,只要不行善便足夠使他永遠滅亡了。

貳、審判的情況
耶穌終極審判的比喻中,採用二分法:聰明和愚拙童女。忠良與惡懶的僕人,山羊與綿羊,以羊作為比喻的用法,取自以西結書三四17-24有關牧羊人和羊群的關係。許多解經者常常繞著綿羊與山羊的特性,如綿羊比較溫馴;山羊比較強悍,來判斷末日審判的裁決,其實作者在羊的身上沒有任何解說,我們可確認的動作是「分別」,末日審判要把世人分為兩大類別,這種二分法在馬太福音常常出現,如:麥子與粺子、撒網比喻,審判時的標準是:好與不好、善與惡、義與不義。左邊右邊按猶太人的習慣,右邊代表尊貴、蒙悅納的地位,左邊表示不蒙悅納,遭受惡運。這些在王右邊的被稱為「義人」,左邊的人稱為「被詛咒的人」,這個比喻再次強調末日要把混在一起的徹底的分開,現今世代善惡已分不清,好壞沒有標準,所有的事物、人,焦點已模糊不清,只有末日一切只分兩種,沒有第三種!也就是只有二種結果。

1、永刑  v.12、30、46

  永刑是:被關在外面、丟在黑暗裡、丟在永火裡,v.12被拒絕:我不認識妳們
v.30被隔離:丟在黑暗裡v.46被刑罰:丟在永火裡
例:有一個人死了,看到二個門一個往天堂,一個往地獄,有二位天使一一介紹,路十六章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圖1〉財主死了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地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裡,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裡,極其痛苦。』亞伯拉罕說:『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們這邊,也是不能的。』。財主生前為自己在陰間還是為自己,〈圖2〉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打發拉撒路到我家….財主生前沒有及時愛人關心周圍的人,最後光景是在永刑裡。基督徒得實際愛人關心人的靈魂得救。神學教義上課時同學們討論著天堂、陰間的問題,從這段經文看到陰間和天堂可以相互看得見,那我們信主的人到了天上看見自己未信主的父母、兄弟姊妹在陰間受痛苦,那情何以堪阿!弟兄姊妹我們是不是要快快帶領親朋好友來信主。

2、永生  v.10、21、34、46

  上帝對人有千千萬萬的應許,在這些應許之中,最大的應許只有一樣,那就是「永生」。這個應許是在一切應許之上,是所有應許中那終極性的應許,就是神要把永生賜給我們。聰明的童女進入神的國參與羔羊筵席(啟十九:9…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忠心良善的僕人享受主人的快樂、義人,蒙天父賜福、承受那創世以來所預備的國。這是很美的情景,充滿歡樂、分享快樂,與主承受萬有,統管萬有。例:有一個人到了天堂,發現天堂的人吃飯的的筷子好長,這麼長的筷子怎麼夾菜來吃,就問旁邊的人,那個早先到天堂的人就說:長筷子用來夾食物給坐在你對面的人吃。因為在天堂大家彼此相愛。使徒約翰認為永生是一種在基督裡的生命,透過信靠、愛和遵守基督命令而有的新生命。所有與基督的生命相交的人,在今生就開始活在永生裡。約壹3:14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呂振中譯本是:我們知道我們已經從死裡越到生裡來,是因為我們愛弟兄,不愛弟兄的、還住在死裡面。希臘文原意有:不行愛的人仍住在死亡的領域裡。約壹4:17「這樣,愛在我們裡面得已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約有說永生,卻沒有說“永死”,永生的相反詞不是永死,而是「滅亡」。你選擇哪一個結果?

參、如何面對審判
  不論基督徒或非基督徒,對未來不知,因此常抱著又期待又怕傷害的心態,我們如何面對將來的審判,從這三個比喻來看:
1、充足的預備  v.13
  談到世界的末了,我們都很想知道是什麼時候,門徒也一樣有這疑問,(太24:36)耶穌就說: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時間既然沒人知道,人會存僥倖的心態認為還早,就沒有準備。十童女的比喻把人分為準備好了的和沒準備好的;準備好了的是「聰明人」在七24~27和二十四45劃分兩種人時,都用類似的語句「聰明人」,「聰明人」是一個盡心竭力,以實際行動作好工作的人,遵行天父旨意,明白主的心意的人。主的這一告誡適用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但特別針對傳道牧者的教會人士,告訴他們不可以為他們的未來是已經無條件保了險的;以為是牧師、是傳道就安啦!十個童女都是預備參加婚宴的,但在最後一分鐘到來之前,她們並無明顯的區別,到了決定性的一刻,準備好了的和沒準備好的被截然分開,毫無準備的當日子一到,再準備就來不及了,門將會關上。

2、殷勤作主工  v.23

  剛才我們提到「作好準備」什麼是「作好準備」?不是消極的「等待」,而是積極的行動,認真的作出成績,使得主人「來到」之後能夠親眼看見並且給予肯定。所以這段等待的時間,不是讓「僕人」虛度荒廢,而是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才幹」,把主人委託他們的事做得好上加好。比喻中銀子(talent)他連得這個字,在今天已不再是指錢的計算單位而已:由於這個比喻的關係,英文的talent已經成為才幹或恩賜的代名詞了,耶穌在這個比喻裡既然有意勸導他的聽眾,善用個人從上帝那邊得來的才幹或恩賜,所以我們研究這個比喻的時候,也就是在探索,在一生之中,上帝賦予了我們這麼多的恩賜,目的與意義是甚麼?我們當如何經營這些恩賜,為上帝所賦予的負起責任。第三位樸人之所以成為悲劇人物不是由於無知,也不是無所知。他了解主人的性格,又知道自己的職責;然而他不敢去冒險經營自己所分到的銀錢。因此他所推托的詞句是「害怕」,「害怕」便是他成為悲劇人物的主因。他“怕"經營的麻煩、困難、或失敗。害怕使人無法工作、無法向前,(約壹五4)使我們勝過這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信是親近上帝的方法。不信便是與上帝為敵,不信(沒有信心)是害怕的原因(可四40)沒有信,不信,最終將成為失敗,被上帝所棄絕(約五38;啟廿一7,8)。惟有信心,愛心和希望才能完成人生的使命。其他二位僕人各賺近一倍;主人稱他們為忠心良善,並將一千銀子給那有一萬的,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上帝的算數和我們的不一樣。

才幹的比喻讓我們思想:
⑴.上帝賜給人不同的恩賜。上帝決不會要求人所沒有的,但上帝卻要人各盡其才。人在才幹上是不平等的, 但在努力上可以相等。
⑵.圓滿達成工作的酬報,乃是更多的工作。工作的賞賜並不是休息,而是更多的工作。
⑶.受懲罰的人,是那不肯努力的人。這人被定罪,因為他認為祗有一他連得,卻不賞試去使用它,也不願為公益去冒險。
⑷.定下了一條普遍有效的生命規則~~就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被奪去。
保存一樣恩賜的惟一方法,就是在服事上帝與人群中使用它,這是人生的一個功課。

3、愛神愛人  v.40

  耶穌把自己的受苦和人的需要等同,他要門徒去愛、去幫助他人,並且萬萬不可忽略弟兄中最小的一個,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行善應在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來。這就是耶穌說的(太六3):「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他們不但沒有故意讓人知道自己的善行,甚至自己也不把它們存記在心裡。整本聖經不外乎強調基督徒如何實踐上帝的話,許多基督徒只會說不會做;不會行出來,甚至輕看教會中微小者,比喻中提到的是人最根本的需要食、衣、住、及遭難。沒有察覺你四周圍人的基本需要,談何關心人靈魂的需要,也就是很多時候人看不起窮苦的人,因此也無所謂,他們是否靈魂得救,這樣的人被稱為“你們這被詛咒的人”,上帝要我們愛神是以行在愛人身上為標準。例:蘇俄作家托爾斯泰小說裡的一篇故事~~人靠甚麼生活。在那篇小說中他說到一位很貧窮的鞋匠,他將僅有的幾塊錢在去買麵粉的半途中,遇到一位因為寒冷而躲在教堂門口的流浪漢,將他帶回來一起生活,沒想到那位流浪漢,竟然就是天使的化身。和鞋匠馬丁的故事相似,這些故事歸故事,是否難得發生在我們身上。因此,當今教會要真正落實在「弟兄中最小的」,大的教會(教會定存上千萬比比皆是)應協助小教會或拓荒教會的事工及社會弱勢團體的福利事工上。這是全部聖經中最莊嚴的一片段,是一具體的圖畫說明愛的實踐如何影響到我們在永世中的地位。

結 論:
  弟兄姐妹面對審判你是抱著又期待又怕傷害的心態嗎?你會被分在哪一邊?透過今天的信息我們有三個不:不要作1、無知者 2、無用者 3、對愛無感覺者 三個要:1、要充足的準備 2、要殷勤作主工 3、要愛神愛人
宗教偉人他們面對終極審判,不是那種又期待又怕傷害的心態,馬丁路德在他臨終之前,急切盼望救主再臨,說:「但願這個世界不要存留過於五十年,但願祂早日審判這世界,縮短世界存留的日子。」墨蘭敦(Melanchthon)希望不到兩百年,世界末日就來臨。加爾文渴望救主再臨,他的名言是:「哦!主啊!還要多久?」愛德華茲存著極大的的盼望,願復興運動能夠延長,使他在活著時,就能看到整個世界歸向基督。弟兄姐妹你呢?我喜歡約翰啟示錄最後說:主耶穌阿!我願你來!


馬太福音廿五:1-46 馮國順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基督教浸信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