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路          2014-3-9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詩篇第一篇,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詩篇,因為我們的舊約聖經,與猶太人希伯來聖經的分法是不同的。按照希伯來聖經的分法,把聖經分為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五經』(律法)─創、出、利、民、申。第二個部份是『先知書』,分為『前書』和『後書』,『前先知書』─書、士、撒、王,『後先知書』─賽、耶、結、但、十二小先知書。第三部份是『聖卷』。聖卷的第一卷書,就是我們今天所讀的詩篇。詩篇是許多希伯來不同詩歌的合集,這些詩歌在猶太人不同的節慶、家族的聚會、個人的靈修生活中,拿來讀或唱。
詩篇第一篇在整個『聖卷』的第一個部份,感覺第一篇是詩篇的編者寫下來,當作整個詩篇的引言,這個引言讓人知道詩篇看重的是什麼、核心價值在哪裡。所以它非常的重要。所以它不只是詩篇的引言,還是聖卷的第一個部份,有人說詩篇第一篇好像一條繩子,它不單把詩篇綁起來,還把整個聖卷綁起來。
一、兩種心態:汲汲營營或潛心思想
詩1:1「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詩篇第一篇第一節最前面是兩個希伯來文,而他沒有出現在這節裏面,它落在第二節的最後,比較文言的翻譯是「福哉斯人」。這個人有福了,所以詩篇一開始就告訴我們,怎樣的人是有福的,他用負面表列的方式,說不做什麼是有福的。
這裡有很多動詞『從』是走路、走來走去的意思。『站』站在某個地方。『坐』坐在那個位置上、住或蟠踞。這三個動詞,連接著計謀、道路、座位。詩人反映出非常動態的經文,讓我們看到惡人馬不停蹄的運籌帷幄、拉幫結派進行許多的勾當、密謀。我們是否一眼就能認出這些人來?有時也許,有時未必。因為這裡反應的並不只是道德上的問題,更是他們內心的心態。
有一段時間我在研究士師記。士師記的最後一段經文,成為士師記的寫照士21:25「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那裡的『王』不是指著大衛、掃羅或任何一個王,而是指著神。當人不把神當作王,人就沒有了秩序和規範,人自覺的是對的、喜歡的事就去做。這是三千年前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很多人說我們現在處在「後現代」,就是反映出強調個人主義、個人權利。若太強調個人而忽略神,很可能我們就會步入這樣的後塵。
這位詩人告訴我們,我們常常聽誰的意見、常跟誰在一起呢?這節經文,乍看之下,很容易把惡人區分的很清楚。讓我們感覺說某些人是惡人,當你在看聖經時,會不會對號入座,惡人、罪人講的是,那個人、某個人。會不會我們有時很像大衛,當拿單跑來找大衛,跟他講一個故事後,有一個有錢的大富翁,他捨不得從羊圈中取出來招待朋友,於是去搶奪另一個很窮人家唯一的小母羊羔,宰了給他的朋友。大衛聽了很生氣的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那個人該死,他必償還羊羔四倍,因為他行這事沒有憐恤的心。」拿單說:「那個人就是你。」因為大衛搶奪赫人烏利亞的妻拔示巴。當拔示巴懷孕了,他還想湮滅證據,最後竟借刀殺人。
當我們讀到惡人、罪人時,腦袋會有許多聯想,但不要忘記,聖經是對我們說的,不要把指頭指向別人。
詩1:2「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第一節所呈獻的是「動」,這節所呈現的是「靜」,不是說這些人就不動、不站、不坐,這乃是說這些人,做這些事的時候有定見,他們心中不是滿足自己的企圖。他們心中想到的是耶和華。
「喜愛耶和華要晝夜思想,神要讓你所做的盡都順利」這一篇是聖卷的第一卷書核心。
同樣在先知書第一卷書約書亞記1:8「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讓人感覺好像有一股繩子,把這兩個都跟律法結合在一起,換句話怎樣能順利亨通呢?就是專注在神的話。
這裡說的晝夜思想,像是國中生在背誦古詩,反覆唸出來背誦。這裡的律法英文是「law」法律。我們要晝夜反覆的背誦法律,感覺晝夜背誦律法的人只有要考律師的人才會做的事。事實上,聖經的律法比我們想的還要廣,申1:5「摩西在約旦河東的摩押地講律法」摩西告訴他們神多麼愛他們、不可以毀掉這個約、要看重與神的關係。所以律法不是死板板的規條,而是它可以指向整個聖經。這包含聖經中耶穌的教導、使徒的教導、命令、生命見證。所以「喜愛耶和華的律法」不單是讀經、靈修、查經,更要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行事的標準。由於惡人和義人心中所想的不同,因此反映出來的也截然不同。
二、兩種生命:多結果子或被風吹散
詩1:3「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栽在溪水旁,是被動的。不是這個人較幸運,所以被栽在溪水旁,而是被神所栽,這是上帝的恩典。如同約翰福音十七章說,耶穌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天父是栽種的人。唯有我們願意被神所栽、願意跟祂連結在一起,才能結果子。結果子不是馬上看見的,果子是按時候結的。好比撒種的比喻,落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結果,落在好土的才能結實。注意!耶穌說人聽了道持守在善良誠實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主說要忍耐的結實。對一個義人來說,結果子是必然的,但是他必須忍耐、等候。
「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各位你所認識虔誠的基督徒都是一帆風順嗎?好像不是耶!這裡說「葉子也不枯乾」,在巴勒斯坦灌溉農作物,主要來源是雨水,當地年降雨量比台灣低,若是很久沒有下雨,樹就會枯萎、葉子就會枯乾。若那棵樹深深的栽在溪水旁,就算很久沒有下雨,水已經變成潺潺溪流,它依然可得到水份,常保青翠。對基督徒來說,人生未必凡事順利,重要的是能養成一個強韌的抗壓性,耐得住風暴,因主與他同在,所以活的精采、讓人羨慕。相對於非基督徒看「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一詞,會想到那些很會鑽法律漏洞、很會走旁門左道、黑白道通吃的人,這些人才左右逢源、一帆風順。是這樣嗎?
詩1:4「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
這裡的描述,不同於長青樹能夠站的穩,經的起狂風暴雨;惡人沒有根,糠秕很輕沒有用,經風一吹就沒有了,這與我們的經驗法則不同。這個詩人邀請我們用永恆的角度來看,不是從現今的角度看。
三、兩種結局:活在永恆或走向滅亡
詩1:5「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義人的會」意思是以色列人原在埃及為奴,但神把他們呼招出來,在曠野不是沒事做,神把他們招聚起來一起敬拜、服事神,他們一起聚會就是義人的會。
義人的會是敬拜神的會,同時也是審判的會。當這群人不行神的道和律法,會被剪除。這個世界會有不公不義的審判,惡人逍遙法外,終其一生過的很好,但是從永恆的角度來看,那些罪人必站立不住,一定會被淘汰掉。
詩1:6「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動詞「知道」在聖經中有很深的意思,如同在創世記四章1節「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是夫妻間性的關係,這樣的「知道認識」是強調密切的關係,也因有關係而產生責任。出埃及記一章8節「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這裡提到的「不認識」並不是新的王,不懂歷史,不知道約瑟的貢獻,這裡所說的「不認識」指與我無關,我沒有責任關心他們的福祉,所以我要把他們奴役起來。
「因為耶和華知道(認識)義人的道路」當我們願意信靠祂、投靠祂的時候,祂要向我們負責,看顧我們一生之久,並賜我們永生。相對的,不願讓神插手、管理的這些人,人的心剛硬,神就任憑他們走自己的路,這條路走向滅亡。
一位長輩在臨終前,牧師詢問她,有沒有最喜歡的經節可放在追思禮拜,她說詩篇第一篇,因她的人生就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至於凡她所做的盡都順利嗎?看看她的人生像是台版的阿信。年輕時,嫁入基督徒的家庭,有機會聽到福音,但婆家卻萬般刁難對待他,基督徒親戚的負面見證,加上丈夫外遇,拋家棄子離開,使她從傳統家庭主婦變成需要挑起家計,對她來說,這個信仰沒什麼太大的意義,於是她離開了教會,但神卻沒有離開她。有一位基督徒的老奶奶來關心她,給她力量,直到後來這個老奶奶過世了,在追思禮拜,她聽見了這個老奶奶生前的見證,就開始回到教會並且服事,雖沒有什麼恩賜,但會煮飯,所以就透過煮愛宴來服事,她向神禱告。幾年後,不幸的事又發生,她發現自己罹患癌症,在癌末時牧師問她要不要和前夫見面,並且饒恕他,她雖然很掙扎,但後來她答應了。她為周圍的人所留下來的是祝福,是美好的榜樣,一個將樹栽在溪水旁的生命,是將自己與永恆連結起來,走生命的道路。
結論
新約馬太福音五章登山寶訓,耶穌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裡用的是亞蘭文與希伯來文一樣是「福哉斯人」。再看馬太福音第七章13-14節提到「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這裡講到門和路。感覺像是為詩篇第一篇留下註腳。後來沒提到果樹,卻提到根基太7:24-27「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今天我們聽道,聽了之後是否有去行,這關乎我們的生命是不是深深的扎根在溪水旁。


詩篇一篇 劉光啟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基督教浸信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