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教會,這是浸會!          2015-5-17

 

當我在思想這個主題「這是教會、這是浸會」時,產生很多自己對信仰的反省。 神的殿不是建築物,而是我們這群屬上帝的兒女,目前歐洲有多少的教會今天成為博物館,更令人痛心的是有許多百年的禮拜堂可能成為清真寺或佛教修院的地方。英國的愛丁堡原先是宗教改革很重要的地方,現今卻是穆斯林、回教的神學和他們的宣教中心。我們從這些明白,建造 神的殿並不是建造一棟建築物。
壹、簡略解說教會真義
沒有門徒就沒有教會,當主耶穌跟門徒說「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有形的教會還沒有成立,教會是從使徒行傳中五旬節聖靈降臨時才開始存立,有門徒才有教會,如果今天我們不是門徒,我們都坐在這座美麗的禮拜堂聚會,這個,也不是教會。「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1:23)我們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聖靈住在我們當中,當你這個殿、這個門徒是榮耀的,教會就是榮耀的,你的生命是敗壞的,教會就是黯淡的,所以我們常常需要在主的面前不斷更新,好叫我們在耶穌基督的裡面經歷從天上來的恩典和福份,這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個進行式──不斷地完成、更新、成長。
如果今天我們作見證都只能作信耶穌那一刻的見證,你要問自己「在我信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後,我那些很新鮮的經歷在哪裡?」「為什麼都是三十年前?」當生命不斷地更新,我們也會經歷教會在祂的裡面可以更新,許多我們生命的難處、關口都可以在生命的成長當中不斷地跨越,本來生命的這條長河,河底下有很多的淺灘和礁石,常常這些是你很難移掉的,信主可以幫助我們跨越,「不是問題沒有了,而是我們生命成長,問題就不存在。」當聖靈在我們裡面不斷地豐富我們的生命,你發現這一切的難處在你的生命當中就可以不再成為難處,這句話不但對你講,也是對我講,傳道人不是沒有難處,今天我們的難處不會比你的更輕,但是今天我們來到主的面前都可以經歷祂在我們當中的恩典。
甲、主耶穌的教導:聖殿被毀,三日要重建?
主耶穌說耶路撒冷的聖殿要折掉、三日要重建時,已經告訴我們這群屬上帝的兒女,得蒙耶穌基督寶血的救贖──上帝的救贖不在建築物當中,而在每一個接受耶穌基督救恩的人的生命當中。猶太人聽不懂,但是歷史──當提多將軍毀掉耶路撒冷的聖殿時,印驗了主耶穌的預言,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哥林多前書第六章說,豈不知我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 神而來,住在我們裡頭的;並且我們不是自己的人, 因為我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我們的身子上榮耀 神。在我們的身子上榮耀上帝──今天,我們的身子能夠榮耀上帝嗎?當你的朋友看到你的時候,他們羨慕耶穌基督在你生命當中顯明出來的豐盛嗎?當我們這一群人聚集在這裡,如果你是、我是、大家都是,你會發現我們的教會就不一樣。
乙、門徒是構成基督的教會的主體
門徒是構成基督教會的主體,耶穌從「所以,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都作我的門徒。」(太28:19)教導我們要向世人作見證,今天上帝沒有呼召這裡大部分的人要去到很遠的地方從頭牙牙學語作一個跨越文化的宣教士,但是上帝給我們的託付完全一樣。當我們生長在這塊土地上,我們就一同學習耕耘在這塊土地上,一個宣教士如果未曾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即使漂洋過海,他也不是宣教士。
丙、有糧才有羊、有愛才有羊
今天我們如果相咬相吞,我們當中一定不會有主的羊!如果我們認知自己的生命就是耶穌所講的那一隻迷失的羊,是耶穌把你重價買贖回來的,你可以不珍惜羊的身份嗎?是的,我們聚集在上帝的恩典當中都是主的羊──羊,很短視,哪兒有糧哪兒去。同樣的,今天我們這一群羊,每一個都一樣,當我們在這裡能夠經歷愛,有主的話供應我們,我們就可以在祂的裡面成長。約翰福音十三章那裡告訴我們主耶穌賜給我們一條新命令,乃是要我們彼此相愛。耶穌基督怎樣愛我們,我們也要怎樣相愛。我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我們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了。「彼此相愛的心」──「心」代表的是一切動力的來源。不是只有外面的「行為」,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行為」,眾人就因此看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耶穌基督沒有這麼說!「行為」如果沒有「心」的改變都只能支撐我們一陣子。
丁、合一的心志
主耶穌幫助我們從「心」出發,認知我們的不同,但是定意彼此相愛,是主耶穌的吩咐。我們讀了這幾段的經文都是主耶穌的吩咐,讓我們有合一心志,在「一主、一信、一洗」(弗4:1-6)當中,回到合一。
有人問「我來到教會,為何還要認識這是浸會?」上帝讓我在跨越宗派中事奉,我在泰國事奉遇到長老會背景的宣教士,我認為他在那裡帶人信耶穌,他可以為人施洗,因為按著浸信會的信仰,我覺得這不是問題;可是對於一個長老會的宣教士,他認為一定要按牧過的牧師才可為人施洗。我充分的尊重他的信仰立場,甚至我先表明我的信仰立場「牧師是浸信會的,要不要去湄公河裡面浸?」他說,「湄公河很髒耶!」循理會背景的宣教士說:「可以呀!髒有什麼關係?找一個乾淨一點的地方嘛!」到了那裡他還是拿了一盆水過來用滴水禮!我仍充分地尊重差會的宣教士不同的宗派背景,那是在信仰中的合一,在宣教差會,我們知道我們所傳揚的乃是耶穌並他釘十字架。
貳、浸會信仰的特色
但當我們來到一個地方堂會的時候──浸信會、長老會、或地方教會,都要花一點時間了解每個教會、每個宗派的特性,免得我們在某些不必要的事上產生衝突。我們可以認知彼此的不同,但我們定意彼此相愛。如果今天我在浸信會的差會,當然按浸信會的規矩盡諸般的義,但我所在的是跨宗派的差會。然而教會有教會的治理,我有五年半的時間在泰國做宣教工場主任,剛到那裡就發現部門之間因著同工來自不同背景,我需要先居中作協調的工作,讓弟兄姊妹明白,每一個教會的制度都很好,浸信會的制度很好、長老會的很好、地方教會的很好、聖公會的很好、衛理公會的很好,但是我們「不同」,今天我無法逐一述說,但今天在浸信會,讓我們來了解浸信會是什麼,免得我們在一起事奉的時候,因著對神學立場和體制上的認知不同,打了不必要的仗。
甲、 受浸者:清楚在基督重生得救的關係
浸信會主要特色在於看重「受浸」──baptism這個字是浸下去的意思,與主同死、同復活。大部分的教會行「滴水禮」來自於宗教改革期間,基督教要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的歷史背景及當時處於沙漠的環境而形成的傳統。但是浸信會在撒哈拉沙漠也是用滴水禮,在環境限制下,最重要的仍是信心的宣告。
「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可16:16)「信」是一切的基礎,因為「信」,才會受浸「宣認」與上帝的關係──如同結婚的重點在於兩人之間有愛的關係──受浸也是如此,你跟上帝之間有一個愛的關係,受浸是一個宣告,而不是浸禮本身有什麼特別的功能,在浸信會強調清楚明白重生得救的成人來受浸,因此沒有「嬰兒洗」,但父母親仍然可以透過「獻嬰禮」把孩子奉獻給耶穌基督一生遵行 神的話。
乙、 憑信領受聖餐,為紀念主
領聖餐在浸信會的信仰認知,為的是記念主,
若處於沒有牧師、傳道的教會,帶領會眾領聖餐的就是會眾的領袖──執事會的主席,再其次就是教會中公認的領袖。聖餐有四種不同的神學理論基礎,我們也必須接納不同宗派在信仰上不同的認知(例如有的認為餅和杯必須透過牧師祝禱才有功用)。而浸信會讓平信徒在沒有按牧的牧師的情況下,仍可一同領餐記念主。
丙、 眾民皆祭司
在教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沒有那麼多的牧師和傳道,因而產生特殊的短期培訓系統。過去在美國西部拓殖的過程當中,牧師去到一些較偏遠的地方門訓,教導他們最基本的神學,明白聖經的真理,以致於教會在沒有牧師的情況下,平信徒領袖或屬靈的長輩可以站上講臺傳講主的話。或者主日當天牧師有突發狀況,教會中平信徒的領袖就要起來承擔。
丁、 會眾制教會
浸信會採會眾制,最重要的決議在堂議會作決議。因此,浸信會很看重弟兄姊妹的委身關係,只有委身在一個堂會之中,把教會當自己的家,要作決議時,是家中的一員才能表達意見。有「議」在執事會「合議」:重要的事情是在執事會當中,執事們一同交通、禱告、合議,所以浸信會討論事情不完全用三比二來決定,同心合意很重要,七位執事,若六位同意,一位反對,我們就會停下來等這人的意見,因為聖經中「眾人以為美的事,你要留心去做」,不輕易動用投票權。同樣這是從美國發展下來,但台灣人的難處是雖有民主制度,卻缺乏美國人民主的素養,求主幫助我們,當回到教會行使會眾制的教會制度時,我們需要明白教會的精神。
戊、 執事是教會的助理傳道。
曾經我聽到有人說:我們浸信會最大的是執事會的主席──不!這並非浸信會的精神。因著我們是會眾制的教會,教會不是執事會的主席最大,所謂「最大、最有權」是人的角度。其實執事在浸信會中需要承擔「教會助理傳道」的角色在教會中與牧師同工,而不只是坐著開會決議而已。在教會中他要承擔很多的事奉,例如信德執事就要承擔信德執事的傳道人職份,跟牧師一起來同工;會產執事要承擔會產傳道的傳道職份與牧師一起同工,他是一個助理的傳道。他被弟兄姊妹透過議決選出來之後,他知道他承擔的角色是教會的助理,要承擔傳道的職份,他要一起來協助教會事工的發展,而教會執事是按著初代教會使徒行傳的標準被選出來的,資格和標準是很高的,如果按著初代教會對執事的標準(提摩太前書第三章1-13節)來看,我們就更該珍惜今天上帝給我們的機會了。
己、 執事職員會、執事會、同工會
教會中事工發展的主軸、教會事工推展在由牧師主持的執事職員會:青年團契的輔導、詩班的班長、女傳道會的會長、青少年助道會的輔導,這些是教會實際事工推展的部門,教會的運作就在這裡。小組的小組長、總負責,以及明年各團契要推行哪裡事工(例如退修會舉行、監獄事工推展...等)、經費預算、執行時間、統籌配搭等,都在執事職員會中完成議決,在這當中若是職份重疊(例如他是執事又是女傳道會會長)沒有問題。但若職份沒有重疊,執事會的主席和執事會的代表就要列席其中,這是教會事工當中的一部份,一年大約開會一或二次,在不開會時,執事職員會所作的任何事工的決議、推展的部份,在執事會要落實下來,執事會各部門的執事就要盯進度。
倘若在教會中,沒有執事會和執事職員會,浸信會也接受同工會。在教會有特別狀況或初期發展當中,牧師覺得不要有執事,而是需要真正進來一起同工的人,牧師有權決定不需要執事會,只需要同工會。也許你會問一個問題「牧師怎麼這麼大?」
庚、 牧師是就會屬靈路向與真理教導的長老
浸信會沒有長老,我們需要明白一件事情,在宗教改革發展的過程當中,浸信會領受到牧師就是教會的長老,「牧師」、「長老」這個字在不同的宗派就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但在原文裡面都是同一個字,在聖公會稱之為「主教」,有些弟兄姊妹聽到南非大主教圖圖大主教就問「他是天主教會嗎?」不是的,他是聖公會的主教;有的教會稱之為「會督」。那麼你說,牧師最大,他天不怕地不怕!不是!作一個教會屬靈領袖,牧師在教會發展屬靈的路向和真理的教導上面,他有最高的權柄。執事、同工們在這個權柄底下同心事奉。如果一個浸信會的傳道人不適任,會眾認為他信仰偏差、品德不好,他在教會就沒有人動得了他了嗎?不! 回到會眾制教會,最後決定這個傳道人適不適任要回到會眾當中一同思想。這是很嚴謹的過程,因此浸信會不用「聘」傳道人這個字。我最近到某浸信會開執事會,開完執事會他們跟牧師說幾月幾號你就離職──他們沒有搞清楚執事在浸信會的角色是什麼。一個教會裡若有三個牧師,主任牧師就是當中主責的長老,也就是主教,也就是會督。在我過去的事奉當中曾遇到這樣的問題幫助我去思想,在花時間跟弟兄姊妹一同思想、交通、討論,當他們了解之後,我們在教會的事奉中就不會有基本結構上的衝突而誤認了自己的角色。長老會是代議制,他的設計就是政府和議會; 主教制的教會,主教有很大的權利,他可以調動牧師;在完全平信徒制的地方教會,長老們作決定,長老不會問會眾意見。當我們了解,這是主的教會,今天上帝帶領我來到浸信會,感謝上帝,如果我能夠很享受、接受這就是上帝帶領我來的教會,我就在這個教會中與弟兄姊妹一同來承擔。回到聖經原則:一主、一信、一洗,有一天你離開高雄浸信會,搬到別的地方去,還是「一主、一信、一洗」的原則底下,但你需要調整其中的觀念和角色,如果你搬去的地方只有長老會,就必須接受長老會的架構。這是「不一樣」,沒有「好奇怪」。當我們了解,我們能夠帶著感謝心,共同承擔上帝在我們當中所要成就的心意。
叁、思想問題
沒有主的教會是什麼?不按主的吩咐去行的是教會嗎?委身在一間固定的堂會重要嗎?
結論:
在北部有弟兄姊妹每天跑不同教會參加不同特會,最後他不知道他是屬於哪個教會! 作宣教士,差會的主管一定問「你是哪個教會的?」因為一個沒有穩定教會生活的宣教士到了工場,他會成為一個屬靈的孤兒。

太28:18-20;弗1:23         劉智欽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基督教浸信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